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文/林映辰 實習心理師

103年5月21日,在台北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台的捷運隨機砍人事件,造成四名乘客死亡、二十四人受傷,引起公眾一片譁然;十年後,相似的事件再度發生,一名年僅20歲的學生在捷運上持刀砍人…

相較其他犯罪事件,「無差別攻擊」1的犯罪事件對一般大眾的心理影響更為廣泛,因為那意味著你完全無法預知自己是否會突然遭遇攻擊,只能隨時保持警戒狀態來避免危險發生,在這樣無法放鬆的情況下,容易使人感到精神耗弱,因此,透過了解犯人的犯案動機與背景,可以在如此失控的事件當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減少對未知攻擊的恐懼。

 

1 無差別攻擊:指無仇怨等緣故而使犯意針對無辜目標,且沒有得到任何實際好處的攻擊。

 

但你知道嗎?其實我們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犯罪者。

 

1939年Dollard、Miller以及Sears等人提出「挫折攻擊假說」,認為「挫折」是攻擊的前導條件,當個人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遭遇阻礙時,就會激發其攻擊性的驅力,因而出現攻擊行為。理論上,雖然所有的挫折都會引發攻擊,但是個體有可能會對攻擊所產生的後果(刑罰、罪惡感、被報復)感到恐懼,進而壓抑攻擊的慾望和表現。

 

一般來說,攻擊行為大多是針對使其感到挫折的人或物發動,但在實際情況中,當挫折源自於權威階層而無法直接予以攻擊時,可能會將攻擊行為轉嫁至比較安全的對象做為替代,像是爸爸在外工作不順回家對妻小家暴、受老師責罵的學生霸凌弱勢同學、妮妮的媽媽打兔子玩偶出氣…等,都是透過攻擊行為來發洩因挫折而產生的憤怒情緒。

但是攻擊行為是否真的能達到宣洩的效果進而平復情緒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許多研究皆指出在攻擊行為產生後,往後遭遇挫折時以攻擊來因應的狀況反而會增加,而且攻擊的強度也可能遞增。

 

由此可知,攻擊在各方面都不是宣洩情緒的好方法,他更像是一種情緒崩潰的失控表現,對人對己皆有害無利。

 

我們可以將攻擊慾望做為情緒瀕臨崩潰的重要提醒,當遇上感到挫折的壓力事件時,試著從以下三步驟做起:

  1. 改變認知
  2. 擁抱自己
  3. 調整行動

 

改變認知

社會心理學家Fritz Heider提出「歸因2理論」,將人們解讀一件事情之所以發生的原因區分為:外在歸因、內在歸因,分別是將行為發生解釋為環境因素(外在歸因)或是個人因素(內在歸因)所導致。

以考試考不好為例:

  • 外歸因:老師出太難、考試太多、考試時受到他人干擾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個人較不需為失敗負責

  • 內歸因:自己能力不足、投入準備的時間太少、當天狀態不好

    →個人要為自己的失敗負責

不同的挫折歸因方式會導致不同的攻擊方向,「總是」將挫折外歸因的人傾向向外攻擊,認為是他人對不起自己,將自己擺放至被害者位置,容易對他人產生敵意,發起攻擊行為;「總是」將挫折內歸因的人則傾向向內攻擊,認為是自己不夠好,過度檢討自己,落入無能圈套,進而損害自我價值。

 

小小檢視:

你是否在不同的挫敗情境中皆有相同的歸因模式?(皆內歸因or皆外歸因)

 

若答案是「是」,那麼你可以試著改變歸因的方式,由外至內,由內而外,在一件事情的發生上設想可能造成的各種因素,越是多元彈性,就越能從挫折事件中汲取養分。

 

2 歸因:觀察者從他人的行為推論出行為原因、因果關係。

 

擁抱自己

在遭遇挫折後很難不產生負面情緒,期待落空時註定會有失落感,並轉化為憤怒或悲傷。很多人因為不喜歡自己處在情緒的低谷,所以當感到失落時反而會落入另一個極端:要求自己的心情趕快好起來,強迫自己樂觀看待或是否認失落事件對自己的重要性。但在隔絕負面情緒的同時,其實也否定了擁有負面情緒的自己。記住,所有的情緒都需要被安放且接納。

 

小小檢視:

你是否討厭自己處於負面狀態,並且認為這樣的自己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若答案是「是」,那麼你可以試著在負面情緒出現時,多給自己一點時間,試著去感受那個哀傷或憤怒的感覺從何而來,想一想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緒?想像心中有許多間包廂,分別裝載著不同的在意,而負面情緒就是呼叫鈴,當鈴聲響起時,一定是某處的在意在引起注意,若你是包廂服務生,你的工作就是在呼叫鈴響起時到包廂去看一看,你在意甚麼?

在意即是慾望所在,而慾望是前進的重要驅力。

 

調整行動

當強烈的負面情緒令你感到痛苦不堪時,試著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先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放鬆的事情,或許你會疑惑:「這不就是逃避嗎?」但就像打電動闖關一樣,你不可能在赤手空拳的情況下就去打boss,因為那會直接game over你需要到各關蒐集道具、累積經驗值,等到能量充足再去一舉將boss攻下,這不是逃避,而是策略性的面對。

 

小小練習:

在搜尋引擎上搜尋「心情變好的方法」,每做一件就觀察一次,當做完之後,你是感到強烈的負面情緒反撲,還是心情變得開闊?

紀錄那些能讓你感到開闊的方法,集結成自救小本本。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挫折都是無所不在的,不論是大考失利、被喜歡的女生拒絕,還是遊戲卡關、輸掉比賽…生活每天都充滿大大小小的打擊,讓人感到痛苦和絕望,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避免挫折產生,但是我們可以轉變遇到挫折時的態度和方法,將悲憤化為前進的強大動力,扭轉人生軌跡。

 

成功者還是犯罪者?往往只在你的一念之間。

 

參考資料:

教育百科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8C%AB%E6%8A%98%E6%94%BB%E6%93%8A%E5%81%87%E8%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