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希望之門——從《鈴芽之旅》看死亡焦慮與轉化
*以下文章內涉及電影劇情
撰文者:陳學凡諮商心理師
「生與死不過是運氣而已!」在電影《鈴芽之旅》中,女主角鈴芽在面對未知的災難時曾這麼說道。看似豪放與灑脫,但若有觀賞過電影,你會知道這部作品探討的是人們對死亡與傷痛的處理,以及如何帶著沈重的過往走向未來。電影中,從廢墟中竄出的巨大蚯蚓在視覺上十分震撼,暗示了日本人民對311地震仍感到心有餘悸。盤踞在空中的怪物引發人們對死亡與毀滅的恐懼,在這兩者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無助。
生命的終極命題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亞隆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面對四項終極命題:死亡、自由、孤獨與無意義,而死亡的恐懼是不分老少、每個人都需面對的課題。亞隆認為,許多焦慮、憂鬱或其他症狀的底下,都是隱而未察的死亡恐懼在作祟。我認為鈴芽在前半段劇情的行事風格和亞隆的觀點不謀而合——許多青少年極端且冒險的行為,是一種反抗死亡威脅的表現。
創傷與死亡焦慮
亞隆相信,人是有覺察能力的,不論是否接受心理治療,都能從自省中感受到死亡焦慮的籠罩或逼近,例如夢到自己被追殺或遭遇可怕的災難等等。某些特別的生命情境總是伴隨著死亡焦慮的爆發,例如罹患重症、目睹戰爭、至親死亡,而有些事件雖不直接導致死亡的結果,但打擊了人們內在基本的信任與安全感時,也會帶來死亡焦慮,例如離婚、性侵害、被解僱以及被搶劫等等。
電影中,鈴芽的母親在大地震中罹難,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鈴芽身邊。死亡將相依為命的母女兩人硬生生分開,幼小的鈴芽沒有表達悲傷的能力,只能將日記本一頁頁塗成黑色。長大的鈴芽看似開朗,心中壓抑的傷痛卻從未消失,她認為生命的重量輕如鴻毛,生與死並非自己可以掌握,因此一再讓自己處於險境之中。我們可以說,鈴芽對生命的消極來自於倖存者的罪惡感,但若換一種角度思考,這或許是她對抗死亡焦慮的方式。
對死亡的覺醒
死亡在多數的文化中是不受歡迎、禁忌的話題,然而死亡的意象與訊息卻充斥在我們生活中,電視新聞播報的死亡意外、訃聞及墓園等等,這些相關事物不斷地提醒著我們「人終將有一死」。不過人們也擅長去壓抑這種擔心與恐懼,直到生命遭遇某些重大事件,被迫感受到死亡就在身邊時,才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
《鈴芽之旅》用奇幻的手法刻畫死亡與災難,但鈴芽的「覺醒經驗」卻很具體。劇中門的兩邊是生者及逝者所存在的不同世界,鈴芽為了抵抗災害發生,不斷地在各地「關門」,卻無法阻止心儀之人草太的犧牲。最後,鈴芽瞭解到,她在門內所見的景象是她多年來忽略與壓抑的悲痛——年幼的自己不相信媽媽已離去,在草原中哭喊著尋找母親。長大後的鈴芽現身於小時候的自己面前,溫柔地安撫她,「不管現在有多麼悲傷,今後還是會順利長大。所以別擔心,未來一點都不可怕!」。鈴芽的覺醒來自於正視過去的傷痛,撫慰童年無助又孤獨的自己,此段劇情回應故事主軸,原來「關上」的前提是「打開」,最終鈴芽打開了那道內心深處的門,進而阻止了巨大災害的持續發生。
「我知道生命很短暫,死亡隨時會來臨,即使如此,再一年、再一天,就算只是再一小時也好,我們都想要活下去!」電影最後,草太對神明的吶喊,點出了鈴芽在經歷覺醒後對生命態度的轉化,透悟了無常,對現在與未來更加珍惜與把握。
我們常常聽說,人們經歷大難不死,會大徹大悟,如同主角鈴芽在冒險之旅結束後,拿回了自己人生的主控權,重新看待生命的價值。然而我們並非在經歷重大危機後才體悟到死亡與其隨之而來的意義,就像亞隆所認為,覺醒可能發生在任何一種生活經驗中,例如做一項重大決定、生日、參加同學會、空巢期等等。對死亡的焦慮與害怕,不論是否已經意識到,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舒服的,如同凝視炙熱的太陽,很多時候我們只想將它移開視線。但人終將一死的事實也是生命之所以獨特的原因,當理解且看透了對死亡的恐懼,有限的生命才變得更有價值。
人與人的聯繫可以減緩死亡焦慮
既然死亡焦慮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又該如何克服與面對呢?許多罹患重病的臨終之人,最害怕的是孤獨的死亡,離開後沒有人在乎、記得自己,這樣的想法大大加劇了死亡的痛苦。因此亞隆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最有助於面對內在的死亡焦慮。處理被拒絕、不被喜歡、羞愧等感受本是心理治療中重要的任務,當個體能夠與他人建立親密、深厚與穩固的連結,也會有勇氣面對內在的恐懼。
悔恨是前進的動力
另一個與死亡常一起提及的是「悔恨」。這個詞雖然常被認為具有負面涵義,但它對於有著死亡焦慮的人來說,或許是有價值的。回顧過往人生中未能做到的事,或許會陷在悔恨的泥淖裡,但你也可以選擇採取行動、改變未來。你可以問問看自己,做些什麼能夠讓五年、十年後回頭看時,不對自己感到沮喪?我有什麼方法能讓自己不會持續地感到悔恨?體認到改變永遠不會太晚時,焦慮便會褪去,進而獲得更豐滿的生活。
鈴芽的諧音在日文中有著「前進」的意思,呼應劇情中回顧過往、帶著希望走向未來的意涵。我們都知道死亡是一件正常的事,卻也無法否認我們對它帶著懼怕與焦慮,若能誠實地面對與傾聽內在的感受,死亡將不再意味著一片虛無,而是帶領我們繼續前進的祝福。